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的抗争有哪些

时间:2025-02-06 02:44:28 作者:水韵 热度:

一、二次鸦片战争的来源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二、鸦片战争后有哪些反侵略战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战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强决心、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缓解了中国被瓜分和殖民的进程、促进了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探索。

但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技术的落后等等原因,都没有挽救民族危亡。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俄国

参考如下:

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多少年

中国历史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五、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

因为这次战争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导致的领土和主权的丧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Arrow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expeditionto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Anglo-Chinese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入侵路线与鸦片战争

其实与鸦片关系不大。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虽然清政府同意通商,但你知道我们有我们的特色。比如,英法领事馆要进广州城,被海上苏武:两广总督叶名琛推脱了十余年,一直憋在香港没法动脚。而且洋人在通商口岸福州卖商品。福建总督下令平民不准买,然后自己派人去买了点。洋人就纳闷,是不是我们的商品不受当地欢迎,于是只有走了。再加上太平天国一起,洋人便感觉机会来了。派人与太平天国联络,但太平天国比清朝都不如。于是,英法决定继续与清朝合作,但要教训清朝皇帝,签署更多协议。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先下广州,继续北上,至天津大沽口,然后下天津,至北京,烧圆明园。然后,和谈,签协议。

七、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的抗争有哪些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的抗争有:

1、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企图用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采取中体西用模式求强求富;

3、新型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变法维新,企图通过政治改良道路救亡图存。

具体表现在:1857年广州城战役和1858年大沽口战役。

1、广州城战役(1857年12月28日-12月29日,或1858年1月1日),是英法联军入侵广州的战役。当时英国以南京条约到期为由,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但不被接受。英法利用亚罗号事件和西林教案武力攻占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误信英国一连串的行动只是求和,而且上奏北京的文书称大败英军,所以清朝中央不知道广州已经开战,直到广州陷落才开始备战。

在两广总督以不战、不和、不守的态度下,各炮台撤防被联军夺占,战事只持续数天广州便陷落。

两广总督把节节失利的战事说成英人无计可施,只为通商求和。就在两广总督的隐瞒下,咸丰帝信以为真,下谕:叶名琛既窥破底蕴,该夷伎俩已穷,俟续有照会,大局既可粗定。务将进城、赔货及更换条约各节,斩断葛藤,以为一劳永逸之举。12月28日清晨时分,英法联军开始进攻。一支5500多人联军部队(法军约900人)连同20艘军舰迅速登陆逼近城下。联军密集的炮轰两广总督官府,清军士兵逃窜一空,叶名琛仍坐在衙府批阅文件。

29日,就在两天的炮击下,广州官听被炸毁,上午时分城墙被攻破。下午2点战斗终止,联军以阵亡15人的代价宣告广州沦陷。这时逃难市民塞满了城内街道,叶不逃亡续留城中。对属下的和谈建议坚持不许英国人入城,只同意赏银子。1858年1月5日,占领广州数天后,联军逐一搜查各个衙门。叶名琛尚在左副都统署的第五院,当联军还搜查第一院时,家丁劝叶名琛逃亡,不肯。因此被联军发现擒获,叶名琛被俘,押至英舰送往印度加尔各答,不久死去。战后联军搜出了一批档案和价值5000皮阿斯特的珍宝。1月7日,广州将军穆克德纳和广东等高级官员联名向清帝上奏,报告广州失陷的消息,咸丰帝看到消息在奏折上批阅:览奏实深诧异。

2、1858年大沽口战役: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以6艘炮艇掩护陆战队近千人向炮台侧面登陆,清军发炮反击,杀伤近百位联军士兵。直隶总督谭廷襄却弃守逃亡,炮台守军孤立无援,清军大约300多人战死,南北炮台陆续被英法联军攻占。1858年5月26日,英法联军沿河到达天津城。1858年6月13日,大学士桂良及吏部尚书花沙纳与俄国特命全权大臣普提雅廷首先签订《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6月23日,桂良和花沙纳在天津海光寺与英、法、美三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6月20日,英、法、美三国公使到达大沽口外,清政府要求公使往北方北塘登陆并由清军保护到北京换约,但遭到拒绝。1859年6月25日,英法联军发兵进攻大沽口展开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英海军司令贺布亲带领12艘军舰于下午3时攻击大沽口炮台,清政府守军发炮反击使英法军舰遭受损伤,有4艘联军军舰被击沉。此后,英法联军屡屡遭受重创于当日夜间撤退。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出动军舰30多艘和陆战队5000人在北塘附近顺利登陆展开第三次大沽口之战。之后英法联军从陆续攻下新河、塘沽,接着从大沽炮台北侧进攻,清军在奋战后溃败,北炮台被联军攻下。之后僧格林沁以咸丰命令放弃南炮台,剩余清军撤退到天津。自此大沽口完全落入联军控制。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敲响了第四次大沽口之战的钟声。六月上旬各国军舰二十多艘集结大沽口外,联军向大沽口炮台守将、天津镇总兵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他在十七日二时之前交出炮台。罗荣光慷慨陈词:“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侵略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海尔德士布莱特的领导下发起进攻,经过六小时激战,击毙击伤侵略者255名,击沉击伤军舰6艘。由于清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守台将士虽浴血奋战,因兵力相差悬殊,弹尽援绝,近千名将士牺牲。大沽炮台也随之陷落,罗荣光在率部下冲杀中英勇殉职。

站长声明:以上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的抗争有哪些- 】的内容是由各互联网用户贡献并自行上传的,我们新闻网站并不拥有所有权的故也不会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您发现具有涉嫌版权及其它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至:1@qq.com 进行相关的举报,本站人员会在2~3个工作日内亲自联系您,一经查实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的涉嫌侵权内容。